环球热讯:1994年,曹德旺在法庭上指责庭长受贿200万,后来这官司打赢没?
白手起家,从无到有的企业家崛起之路,总令人十分好奇,大家通过揣摩其人生经历,试图总结出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及遇到事情的选择。
创造出全球第一汽车玻璃销售量的福耀玻璃厂,就堂堂正正用实力为中国制造赢得世人敬佩的目光。
(资料图)
当然,这一路并不容易,福耀玻璃厂的董事长曹德旺,于中国知名企业家行列,也是相当另类出挑的。
哪怕对他相交数年的朋友,也很难一言就对其个性来一个总结。
只觉得他又谨慎、又大胆,有时较真、有时又健忘,好似十分耿直非要争一个是非黑白,但也有圆滑、通融的一面,着实让人看不透。
而创业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次事件,就是1994年福耀玻璃厂所陷的纠纷案。
可以说若曹德旺的任何一个选择出了纰漏,要么福耀玻璃厂信誉大伤,要么曹德旺本人的诚信度也会让公司心存芥蒂。
具体纠纷案的来龙去脉如何呢?
福耀玻璃厂在1991年,为了扩大规模筹备建设福耀工业村,经过一番比对,把项目给了福建第一建筑公司。
谁料,福建第一建筑公司为了更多获取利益,就低价找来其他公司,把部分工程给外包了,待到验收的时候,福耀工业村不仅出现屋顶漏水、地下室渗水等严重质量问题,更有许多细节也完全不符合要求。
既然没有按照合同完成项目,那尾款肯定就不能支付,福耀提出按最初商榷的要求返工,一切合格后再支付尾款。
福建第一建筑公司核算完成本,发现这么一折腾的话,加上之前给外包公司的钱,就几乎没有利润大概率还会亏损。
最终决定对福耀玻璃厂以拖欠工程款提出诉讼,拿起法律当武器来要回尾款,因外包工程一事十分好查清,就暗地里给庭长及庭审团行贿,确保能在官司里获胜。
私下勾当安排完毕,福建第一建筑公司就自认高枕无忧,福耀必然得乖乖拿出尾款。
但对于被建筑公司告上法庭这件事,曹德旺是一点都不慌,他觉得本就是对方未履行合同,没把项目按照要求做完,就凭啥拿尾款呢?
因而信心十足准备应战,可临开庭前,就有关于福建第一建筑公司向庭长行贿200万的消息,下属不安的询问,表示咱们要不要也给庭长行贿,不然估计得不到一个公平。
曹德旺断然拒绝这个行贿提议,认为福耀玻璃厂一切行为都合理合法,采用不正当手段竞争,哪怕赢了也是践踏原则和信念。
官司开打,对方代表气势汹汹而来,神态自若仿佛已经稳操胜卷,滔滔不绝的陈述,福建第一建筑公司接了项目后,是怎样的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工人们在酷暑下也一丝不苟的完成了工程,结果福耀却拒绝支付尾款。
一番颠倒黑白,令对面的曹德旺发出冷笑,更下决心这场官司一定要较真,结果庭长明显有意偏袒福建第一建筑公司一方。
曹德旺确定行贿一事果然是真的,不禁拍案怒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收了200万让他们赢,这个官司我就是死磕到底也要赢。
庭长当众被撕开台下交易的面纱,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当场宣布休庭。
或许是出于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规矩,或许是对曹德旺耿直态度的不满,恢复庭审后,最终依然判决福建第一建筑公司胜诉,庭审团也没有异议,很明显同样被收买。
曹德旺提出上诉,可结果依然败诉,再次上诉,也一样是败诉,公司人都劝要不算了,不如跟建筑公司和解吧,这样执着的打官司,耗时也耗财啊!
但曹德旺却表示:这场官司到了这一步,已经事关福耀的声誉,若放弃跟和解了,那就真成不讲信用的企业了,肯定会对未来发展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
曹德旺就这样一直上诉,从最高法院打到人大、法制办,请来国家质监局专业团队来鉴定工程,最终证据确凿艰难的赢了。
可这场纠纷已然举国侧目,福建第一建筑公司也不敢落一个外包项目还行贿的名声,这样以后谁还找他们合作,因而也提出了上诉,闹的是不可开交。
但是非曲直已然在人心,为了平息这次冲突,最高人民法院对双方作出调解,才给持续七年之久的漫长官司画上了句号。
福耀为此损失了上亿资金,过程中数次在开会时以财务状况,提出损失太重了,不如赶紧止损别把公司给整垮了的建议。
可曹德旺从不改初心,坚定的认为这是原则跟底线,福耀从未失信,那么这事就不能算了。
旷日持久的官司战过后,曹德旺较真执拗的行事风格也算一炮而红,可纵观其人生经历,就发现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曹德旺也自小就倔强不服输。
曹德旺的家族很跌宕起伏,曾祖父曾是福清的首富。
但中年家道中落,曹德旺的父亲就去日本当学徒,学到手艺后回到上海经商,在没有人脉没有根基的情况下,又做成永安百货的股东之一。
但全家因战乱迁居回福建的路上,却不幸所有财产都丢失,还是靠着曹德旺母亲随身携带的首饰才顺利到家,并买了小屋薄田安身糊口。
家境被意外事件搞得一贫如洗,曹德旺幼年时就跟着父亲做生意,什么卖烟丝、贩水果、修自行车等营生都干过,30岁后认为手表玻璃的生意还可以,说服县领导成立异形玻璃厂,他当采购员。
经过七年的沉淀,曹德旺承包下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已经亏损严重的玻璃厂,当年就扭转乾坤赚了20万。
前往武夷山旅游时,曹德旺给母亲买了根拐杖,坐在车上时,司机看着拐杖眉头紧锁,表示别把玻璃碰碎了,几千块一片呢。
曹德旺对价位十分惊讶,事后做了番严谨的调研,发现进口差价确实大的厉害,就下决心要为中国人造一片自己的玻璃,转而深耕汽车玻璃领域三十余年。
期间风口诱惑源源不断,但曹德旺认为自己笨,只会干这个,从未动摇过,并对今天注册、明天上市,后天首富的创业风格不太认同,数十年只做一件事的执着,被看作是扫地僧一般的人物。
或许正应了大道至简,曹德旺做事一旦认准了黑白对错,就会雷打不动的走下去。
无论是对官司胜负的执着、亦或是做企业的初心,最终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收获全球汽车玻璃销售量第一的成就,令中国制造在国际扬眉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