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门口有人卖起了“状元手册”?
这个夏天,“研学游”持续升温。清华、北大等名校成为线路“爆款”,和名校学子交流,也被家长视为来之不易的机会。然而就在清华大学的开放景点——清华艺术博物馆门口,一群自称“清华学生”的年轻人,却在交流环节兜售起所谓的“清华北大状元手册”和印有校徽的文创产品……这些没有刊号的“书”和纪念品是正常合规的研学商品,还是“捆绑推销”的“变相售假”?“研学”名义下的这些相关问题又是否有相应的监管?
(资料图)
清华艺博门口的“励志演讲”
近日,市民梁先生(化姓)向北京新闻广播“问北京”反映,在清华艺术博物馆门口,有人自称是“清华学生”,和前来研学的学生们进行学习交流之后,再推销书籍和纪念品等,但书没有注明出版社也没有刊号,纪念品也似乎不是清华大学官方出品。8月15日,记者来到清华艺术博物馆探访。在博物馆入口左侧的阴凉处,记者看到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
弟弟妹妹们,就拿一个礼物来回报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是什么吗?就是一张完美的高考录取通知书……
据这位青年人介绍,自己是清华大学2022级本科生,农村出身、家庭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清华大学,改变了家庭的命运。在场的听众有大概二、三十人,既有入神听讲的学生,也有正在录音录像的家长。
自称“清华学生”的白衣青年正在“演讲”/木子 摄
一位在场的家长告诉记者,自己是带孩子来北京“研学”的,而这场演讲,是旅行社安排的“清华学子交流活动”。
家长:是那个学校(清华)的学生,放假没回家。应该是这个旅游团找了这么个(学生),导游直接给联系的。
现场兜售印刷物《状元篇》
“演讲”持续了将近30分钟。随后,这位青年掏出了一本名为《清华北大状元篇》的小册子,以及一个附带清华、北大校徽的钢笔礼盒。他表示,这本书是他的学长学姐一起写成的,而钢笔礼盒是从清华校内文创店购买的,钢笔和书本售价一共是200元,可以成套购买、也可以单独购买。
青年:这是一套是200元钱的,比给自己的孩子买一些吃的喝的有意义得多,好不容易来到清华,也是给自己的孩子埋下一颗清华的种子,我觉得非常有意义的,对吧?
演讲青年兜售的印刷物/木子 摄
钢笔礼盒及校徽纪念品/木子 摄
随后,大约有七、八位家长掏出现金,购买了相关纪念品。青年售卖的名为《清华北大状元篇》、《清华北大学习篇》的手册,尤其受到欢迎。记者查看了两本“手册”后发现,上面既没有标注出版社,也没有刊号、书号等编码。书中有一些“高考状元”的个人资料,以及他们的署名文章,文章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励志、学习方法的。
青年:这两本书里面呢,都是状元们写的文章,它那里面写得特别好,上课怎么听、怎么学,特别是数学之类的,这里面写了好多好多的方法啊。
印刷物内页/木子 摄
推销者:属校内社团活动
现场“演讲”的这位青年也向记者出示了他的清华学生卡。他告诉记者,清华大学内部有一个“研学社团”,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而自己是在指导老师的介绍下,与这个旅行社对接,负责本次的学子交流活动。
青年:清华研学社团,研学。这是第一年开放的,我们只有20多个人,一起做了这个活动。因为大家的行程上会有一个学子交流。我们老师是只跟这个旅行社(对接),然后我们20多个学生,做这个活动的。
青年向记者出示了他的学生证/木子 摄
记者也以游客身份询问了在场的导游,但这位导游拒绝透露旅行社的名字及具体的研学项目。
导游:等我回去问问公司,再跟你说好吧。
当天晚上,记者再次多次致电这位“导游”,但对方却表示,暂时不方便透露研学项目情况。
青年兜售的纪念品是官方商品吗?
那么这些“纪念品”是否是清华官方出品呢?记者也询问了清华艺术博物馆的服务台工作人员,她表示,钢笔和小册子都不是清华艺博的官方纪念品。
清华艺博服务台:
这个不是,我们的文创都在艺术商店里。
随后记者又辗转联系上了清华大学校内文创店,店方工作人员表示,并没有售卖过类似钢笔。
清华校内文创店表示不存在类似商品/受访者供图
反映问题的市民梁先生(化姓)表示,自己的一位外籍朋友前几天来北京旅游,购买了“落地一日游”服务,就被带到清华大学门口进行了所谓的“学子交流”,并购买了相关纪念品,但对书中的内容提出了质疑。对此,梁先生表示:
梁先生:如果你是清华(大学)的学生,你可以建议大家去出版社买正版教材,或者是你有劳动付出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原价卖,这都是没问题的。你为什么要卖假的呢?
清华:校内并无“研学”社团
那么,现场“演讲”的这位青年人口中的“研学社团”是否存在?“问北京”记者致电清华大学学生处询问核实。工作人员表示,清华大学从来没有提供过任何官方“研学”服务,不过学生社团属于校团委管理,是否存在“研学社团”,可以致电校团委咨询。
学生处:大概率应该没有研学(社团)这个说法,我们掌握的情况是这样,但你再问一下校团委那边。
记者查询了清华大学官网上的学生社团名单,已登记的200多个社团中,没有与“研学”相关的名称及社团活动。
共青团清华大学委员会的界面可以查询登记在册的全部学生社团名单,其中并不存在以“研学”命名的社团/清华大学官网
随后记者也致电清华大学校团委,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已注册的学生社团中没有研学类社团,也不确定这位学生的身份是否是校内学生。
校团委:反正咱们官方确实是没有任何研学(社团),所有打着类似名号的,就不用信就完了。
游客正在传阅青年兜售的纪念品/木子 摄
既然学校官方没有提供研学服务,也并不存在所谓的“研学”社团,那么这一由所谓清华在校学生出场交流并兜售纪念品的“研学团”是什么情况呢?清华艺术博物馆内一位带队的“研学团”导游表示,如今的“研学活动”鱼龙混杂,不同旅行社组织“学子交流”的方式不同,也存在着以普通大学生“冒充”名校学生的情况。
导游:联系学生不用通过学校。但现在反正是很乱,非常乱。(你说的)那种不一定是是清华的(学生),甚至有的就是一般的大学生,挂羊头卖狗肉。
“研学”中的推销行为谁来管?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十一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同月,国家旅游局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规范》规定,所谓研学旅行,是指“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那么,“研学”过程中的推销、售卖行为,又该由谁来管理呢?
针对上述市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首先致电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投诉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会将相关情况反映给保卫处,但博物馆及保卫处没有强制执法权,对于馆外的推销行为,只能进行劝离。
清华艺博投诉热线:这种确实不太合适,但其实是这样子的,我们呢,只能是去劝说,甚至劝阻都不一定会有效果。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比较强制的权力,这种只能友善地提醒一下,不然也有点越权了。我们会跟保卫处反映一下这个情况。
清华艺博门口,大量“研学团”正在进场/木子 摄
随后,记者致电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场质量监督与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文旅局质量监督与咨询服务中心只负责针对旅行社货不对板、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而这种研学活动中的文创产品“推销”,文化执法总队或许可以管理。
文旅局质量监督:因为这游商,就是零散人员,文旅局管不了啊,我们只管旅行社那种的。可能(文化)执法总队能管他,因为人家有执法权。我们现在分成两个单位了。
记者于是联系到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工作人员表示,目前针对“研学”活动,还没有相关的行业规范,因此执法部门也只能按照传统的旅游服务进行管理,而像目前这种在“研学”活动中设置“学子交流”,再以“学生”身份进行推销的情况,并不违反现行的法律法规。
文化执法总队:这个研学是这两年也是新兴起的一个东西,现在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旅游这么着来执法,如果要是导游比如说卖东西,那是违法,但是因为这个人家是研学的项目人这么一个项目,人家项目过程中穿插着这些东西,咱也不能说人家违法不违法。
青年表示自己是来参加“学子交流”环节/木子 摄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这种在景区门口、以“工作人员”“学生”等名义兜售商品的,管理的主体责任在景区管理方,从实践层面,执法部门很难主动执法。
文化执法总队:这种情况下,要投诉也是清华投诉。打着清华的名义去卖东西,那被侵害方是清华对吧?反正博物馆自己的片区里边,我们很难走进去执法,人家都没反对的话没轰走的话,我们这怎么管?但凡要管,可以报警,有各种办法给他们处理掉。
专家建议设立“家长观察团”
今年这个暑假,“研学游”大热,但同时也引爆了许多问题。那么,对于研学游中间出现的问题,究竟该如何监管呢?文化产业、社会教育领域学者李想表示,关键需要相应的行业标准、法律规范等,跟上研学市场的发展,管理部门才能对其中乱象进行有效监管。
李想:因为研学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新兴的事物,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可能没有相应的规制。我们以前相应的,比如说像旅游方面的管理,或者是对一些文化类机构的管理,可能在研学这个方面呢,相对来说比较薄弱,需要我们提出更加有效的一些管理办法。
2016年国家旅游局曾出台《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国家旅游局官网
研学游本质上是寓教于乐,旅游和学习相互促进的教育实践活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专家熊丙奇就表示,在研学中设置“学子交流”活动,可以使研学活动更为丰富生动,本来值得鼓励。而针对如“冒名交流”、胡乱推销的行为,可以设立“家长观察团”,让家长成为研学质量监督的主体。
熊丙奇:我们以前提了一个建议,就是所有的研学活动,应该有一个家长观察团参加。因为只靠机构的监管机制和监管部门监管是很难的,文旅部门只能保证机构有相应的资质,但最终你要保护未成年人利益,那家长参与研学的这个过程,才可以知道你是不是按照事先的承诺来设计活动,按照最初的宣传来提供相应服务。
2020年3月发布的《中国亲子游与研学旅行年度发展报告2019》显示,全国范围内,研学旅游相关企业已经增长到了1万3千多家;2021年,研学类机构已经达到了3万1千7百多家,研学市场正在不断发展。对此,文化产业、社会教育领域的学者李想表示,在目前监管还没有完全跟上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对已出现的乱象进行有效管理,考验着文旅部门的管理智慧。
李想:在当下相对来说比较真空的环境下,其实也需要我们的文旅执法机关,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去规范这些公司的经营活动。也需要提醒消费者们,要识别清楚相应的这些研究机构哪些是合规的,哪些是不合规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是游客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如何在现有架构下加强监管和权益保障,推动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有关研学游问题,北京新闻广播也将持续关注。
(来源:北京新闻广播微信公号)